第三單元人與自然 死海不死的秘密 教學目標: 知識 能力:理解題目的新穎與巧妙,理解神話傳說在文章中的作用 德育:探究死海的未來,從而培養自己的探究意識和環保意識 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擔起自己的責任;表達自己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擔起自己的責任;表達自己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 教學過程: 一 導語: 大家在地理課本中學過死海,誰能夠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死海?(開門見山切入正題。) 這節課我們學習《死海不死》(師板書), 二整體感知: (1) 剛才同學們都提了這兩個問題: 為什么叫做死海? 死海為什么不死? 請同學們讀前兩段回答![來源:學科網] (二)我們已經知道了死海的特征, (這道題目很好找,只要認真讀書,就能夠找到答案。) 三、重點研讀,分析寫法 本文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①舉例子:第自然段的舉例子是說明死海的表面特征的;第自然段的舉 例子是說明死海的浮力大的原因; ②列數字:第自然段所列數字說明死海水中含鹽多、咸度高,故海水的浮力 大,第自然段所列數字說明死海的長度、寬度、平均深度;最后一段所列數字說明了每年海水水面下降的具體數據。[來源] (本文使用了很多數字來說明,具體包括確切的數字和大約的數字兩類,各舉幾例,細加體會) ③作比較:這樣海水的密度就大于人體的密度。說明人一到海里就漂起來,沉 不下去。 ④引用傳說:第自然段所引狄杜處決俘虜、屢淹不死的傳說,說明了死海 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都能使讀者從科學角度認識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從而由淺入深地說明了死海不死的本質特征。 提問:引用神話傳說,在說明死海中起到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在知識小品中,往往引用一些神話傳說,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說明事物。本文兩段傳說、神話對說明死海的特征起著不同作用。引羅馬統帥狄杜處死俘虜而未得逞的傳說,對說明“死海不死”是一個很生動的例證。雖說是傳說,卻有史實作基礎,更主要是符合事物的實際情況:死海浮力大,人投入海中不會下沉,哪怕是戴上腳鐐手銬的人(傳說中的俘虜是戴鐐銬的)。這種引用不悖事理,反能起到把死海的特征說明得更形象更神奇的作用,增加讀者的閱讀興味,同時,也從時間上說明死海存在悠久。 四 探究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