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8月4日),由中國氣象局主辦的“應對氣候變化·記錄中國—走進重慶酉陽”活動在酉陽正式啟動。此次活動將考察酉陽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應對和減緩氣候變化的積極探索以及綠色發展的模式創新。 啟動儀式上,中國氣象局辦公室副巡視員李峰,華風氣象傳媒集團副總經理王曉江,重慶市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顧駿強,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任序江分別致辭。 李峰指出,走進酉陽活動以“氣候變化背景下基于自然的綠色發展之路”為主題,旨在探訪酉陽走生態環境保護與發展雙贏之路的生動實踐和顯著成效,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有力支持,推動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王曉江表示,活動以“中國天氣”品牌服務地方生態建設,這是氣象品牌以更積極、更主動的姿態融入到地方生態建設,積極服務于綠色發展、綠色脫貧。 重慶市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顧駿強稱,優良的氣候稟賦孕育了酉陽世外桃源美景,重慶氣象將堅持“高質量高品質氣象”發展思路,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更大的貢獻。任序江縣長表示,近年來全縣空氣質量穩居重慶前列,水體質量持續優良,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1.5%,入圍“全國國土綠化模范縣”,榮獲全國首個“中國氣候旅游縣”稱號。2018年接待游客146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6億元,以生態旅游為重點的生態經濟產業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綠色崛起的增長點、生力軍。 此外,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中國旅游研究戰略所所長吳普還分別作了關于酉陽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以及氣候和旅游融合發展的報告。丁一匯指出,受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等外強迫的影響,未來酉陽年平均和冬、夏季平均氣溫都將持續上升,且冬季升溫速率更為顯著。但酉陽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能夠積極應對并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積極探索及創新,探索生態保護與發展雙贏之路,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韌性,促進酉陽乃至全國經濟可持續性發展與戰略轉型,使酉陽成為全國氣候適應型典范。吳普表示,酉陽可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促進旅游與氣候融合發展。 同時,在此次活動上,中國天氣網、酉陽縣氣象局、重慶市氣象服務中心聯合發布了全國首個星空預報產品,打造地方氣象服務特色、助力地方氣候旅游開發,助力地方脫貧攻堅。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參與和配合,“應對氣候變化·記錄中國”活動形象大使宋英杰向社會各界和廣大公眾倡議開展氣候保護行動,呼吁大家爭做生態文明傳播者,美麗中國奉獻者。 作為我國西南地區生態稟賦優異、氣候條件突出的傳統農業縣,酉陽如何積極應對和減緩氣候變化,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建設,解決現實中脫貧攻堅的發展問題,實現鄉村振興、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是關乎重慶發展乃至國家發展的重要議題。 為此,8月4日至6日“應對氣候變化·記錄中國”考察團將以“氣候變化背景下基于自然的綠色發展之路”為主題,走進青花椒基地,了解石漠化治理現狀及青花椒種植如何助力地方經濟發展;探訪五億年前形成的疊層石群,考察氣候變遷留下的歷史證據和形成機理;走訪花田梯田,見證當地生態農業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機制,以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綠色發展道路;前往兩罾千年金絲楠木群,考察當地對氣候資源的保護。此外,他們還將關注地方為實現美好生活愿景做出的努力,共同見證“國內首個星空預報”的推出。 |